随着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不断提高,中国必然告别“内外资差别化对待”模式,进入企业不分“内外”、不问出身,均依法严格监管并保障合法权益的新阶段。对内资、外资企业施以相同法度的反垄断将进入常态化,成为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有机部分。
<iframe id="ac_im86_1807" name="ac_im86_1807" src="http://me.afp.chinanews.com/a.htm?pv=1&sp=1807,1,250,300,0,0,1,9" width="300" height="250" frame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crolling="no" allowtransparency="true" ></iframe> |
日本上市公司、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日本精工株式会社昨天发布公告,承认因轴承业务违反中国反垄断法,接到了中国国家发改委的反垄断罚单,罚款金额高达1.74亿元人民币。随后,日本精工的竞争对手、轴承制造商恩梯恩公司也表示,中国国家发改委已对该公司开出1.192亿元人民币罚单。两家日企将被罚2.9个亿。(相关报道见B1版)
这是本轮针对在华车企和输华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反价格垄断以来,中国反垄断监管机构开出的第二张和第三张罚单。8月3日,德国宝马在武汉的4家4S店,因价格垄断已认罚162.67万元并执行到位。
近段时间,因涉嫌零部件价格垄断和价格歧视,先后有12家日本输华汽车零部件企业接受国家发改委反垄断调查。本月上旬,国家发改委向媒体披露,已完成对12家输华日本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价格垄断调查。日本精工和恩梯恩公司受罚,只是反垄断进入处罚阶段的开始,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可能还有其他涉案输华日本汽车零部件企业将为长期对华价格垄断接受中国法律的处罚。
本轮针对在华外资车企和输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反垄断调查,同时涉及日系、德系、美系车企,以及它们在华的合资车企及经销渠道,可以相信,相应的反垄断调查还将深入进行,相应的处罚才刚刚起步,后续执法行动仍将陆续公开进行。
此轮针对洋车企的反垄断执法进入罚款阶段的当口,适逢中国商务部公布7月份及今年前7个月国内利用外资的统计数据。有人认为是巧合,有人则好做联想,在前天商务部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一般会就统计数据本身提问的外媒记者集体“跑题”,纷纷将反垄断话题抛向了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逼”着沈丹阳解释,7月份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数据不太好看,是否与对洋车企业开展反垄断执法有关。沈丹阳表示,相信绝大多数外商投资企业仍将在中国依法开展经营活动,根本不会因为查几个案子,就把外商投资企业吓回去。
沈丹阳干脆利落的答复在于坐拥“中国底气”。没错,前7个月中国实际利用外资同比下降了0.35%,而如果将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计算入内,实际利用外资依然呈正增长。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实际利用外资增幅步入“慢跑”阶段,外商投资增幅由正转负的只是普遍产能过剩的制造业,至于服务业外资,今年前7个月的同比增幅则高达11.43%。这恰恰说明,国内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主要撬杠的经济结构调整,已在来华投资的外商中得到了认同响应,表明外商对中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前景同样看好。
今年以来,多个场合提到了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主动放弃粗放式、外延式、数量型发展模式,致力于精准式、内涵式、质量型发展模式,我们为这一历史性转型所作的努力初见成效,已受到国内舆论的充分认同和国外舆论的高度关注。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包含依法治市、公平竞争、内资外资企业一律合法经营、一同享受国民待遇等等题中应有之义。随着中国驾驶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技法日益娴熟,自然会告别20多年来不同程度的“内资外资差别化对待”,进入企业不分“内外”、不问出身,均依法严格监管并保障合法权益的新阶段。在此过程中,对内资、外资企业施以相同法度的反垄断将进入常态化,成为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有机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