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8月21日电 题:“国35条”能否为东北经济“雪中送炭”?
中新社记者 石岩
《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日前正式发布,由于共分十一个方面、35条政策措施,这份《意见》被舆论称之为“国35条”。鉴于当前东北发展陷入持续性疲态,舆论冀望此举能为助该地区早日走出困境。
作为“西部大开发”后的又一个区域性国家发展战略,东北振兴战略发轫于2003年10月。受此提振,东北地区在其后的十年间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不仅GDP连翻两番,民众生活水平也得以持续提升。
<iframe id="ac_im86_1807" name="ac_im86_1807" src="http://me.afp.chinanews.com/a.htm?pv=1&sp=1807,1,250,300,0,0,1,9" width="300" height="250" frame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crolling="no" allowtransparency="true" ></iframe> |
遗憾的是,这一势头并未得以持续,至今年上半年,这一颓势仍在持续,整个东北三省经济增速为全国四大经济板块中最低,黑龙江更是以4.8%的增速为全国“垫底”。
东北经济陷于低迷的背后,是以往主要依靠投资驱动的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以东北经济最好的辽宁为例,该省经济增长中投资贡献率逾70%(上半年全国仅为48.5%),远超国民经济另外“两驾马车”的表现。
针对这一积弊,“国35条”明确,将“依靠内生发展推动东北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这意味着东北将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摒除投资刺激的陈旧发展模式,构建内生发展的长效机制。
民营经济活力不足亦是东北地区发展迟缓的重要原因。作为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民营经济长期不甚活跃,而国有企业经营状况不佳,历史形成的债务比较突出,对社会的负担较重。
有鉴于此,“国35条”将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和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置于各方面任务之首。《意见》提出,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在东北地区开展民营经济发展改革试点,并试点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等金融机构。
创新能力的不足,也是制约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短板。数据显示,东北地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增速,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对此,“国35条”明确,要紧紧依靠创新驱动发展,并提出了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举措,如,《意见》提出要研究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关试点政策向东北地区推广,研究在东北地区设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直指前述“软肋”。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尽管“国35条”的相关部署切中了困扰东北发展的三大前述症结,但能否贯彻落实,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未来一段时期,除了相关实施细则及配套措施的出台,针对政策落实情况的激励与督导,应是相关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上述症结均是困扰东北发展的体制、机制性痼疾,期待“药到病除”式的神奇疗效不仅不现实,亦是对中国高层改革决心的误读。鉴于东北所面临的很多问题是中国当前改革与结构调整过程所面临的典型积弊,在接下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东北地区应在“国35条”的指导下,以“踏石有印,抓铁留痕”的实践为全国改革与结构调整探路,实现自身新一轮“涅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