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七会议会址是邓小平生前唯一的一个既是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又亲自题写纪念馆馆标、实地参观视察的革命旧址。该馆原馆长、党史专家赵晓琳昨日披露,“八七会议是邓小平参加的第一次中央级别的重要会议,自上世纪50年代后期到1980年,邓小平七次回忆八七会议,为八七会议研究、会址考证复原、纪念馆的建立发展等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iframe id="ac_im86_1807" name="ac_im86_1807" src="http://me.afp.chinanews.com/a.htm?pv=1&sp=1807,1,250,300,0,0,1,9" width="300" height="250" frame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crolling="no" allowtransparency="true" ></iframe> |
八七会议是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召开的,过去没有文献记载。上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一次展览把八七会议说成在九江召开,周恩来提出:八七会议不是在九江开的,而是在武汉开的。
随后,湖北省博物馆开始在武汉调查八七会议会址。他们找来瞿秋白夫人杨之华的哥哥杨葆青(当年经手租房者),但因会议是高层保密会,杨葆青来汉未能找到会址。杨之华又去询问邓小平,邓小平回答,“会议是在苏联顾问洛卓莫夫家开的”,肯定了会议是在汉口召开。
1972年秋,武汉革命博物馆原馆长周斌等人带着采访提纲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希望通过邓小平进一步了解那段历史。谪居江西的邓小平收到采访提纲后,亲笔写了回忆材料,“我记得这次会议是在汉口德租界一个俄国人家里开的”。对记不清的问题,邓小平明确写到:“我记不得了。”
1976年,八七会议会址初步恢复原貌,暂作内部开放。这次复原是按陆定一的回忆布置的,但1977年李维汉来汉看会址时,感觉会场不像陆定一回忆的那样有个大餐桌,应该是会议室。
1978年,我市文物部门将拟复原开放的会场拍成照片,打算送请邓小平审定。此时,邓小平已再复出。时任武汉市文教办主任的邓垦到北京开会,邓小平看了他带去的会址复原照片后,请邓垦转达,“搞这个纪念馆就是为了革命传统教育……复原要体现当年艰苦奋斗的精神”。当年,经修改、完善的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1980年7月15日,邓小平重返八七会议会址。周斌说,此前会场复原在靠街面的房间,那次他专门向邓小平提问:“会场是在前面还是后面的房间?”邓小平说:“会议可能是在靠后面的房间开的。”
时任省委书记陈丕显还问邓小平:“怎么样,像不像?”邓小平说:“记不得了,基本上像。”
在一楼辅助展厅,邓小平看得很仔细,对会议的记录、会议的翻译、代表的名单、共产国际代表、他当时的身份等问题一一作答。
之前的同年5月20日,邓小平亲笔题写了“八七会议会址”6个大字,寄往武汉。
(记者黄征 通讯员丁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