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重庆往北,沿渠江而上,150公里就到了邓小平的家乡四川广安。1919年,15岁的邓小平从这里离开家乡,一路行船从长江头至长江尾,1920年由上海登船前往法国,踏上了求学和革命道路。
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之际,本报记者来到了邓小平故里,感受家乡人对邓小平的追念。
百年沧桑,昔日的青石板路变成了宽阔的柏油路,贫困的川东乡村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而不变的,是这里浓浓的川东口音,和当地人乐观、务实的性格。当地老百姓说,“邓小平就是典型的广安性格”。
每天上万人参观故居
作为邓小平的家乡,广安的发展只是近几年才开上快车道。邓小平在世的时候,这里没有得到国家政策上的任何特殊照顾,直到1995年,广安才勉强脱掉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1998年,广安升级为地级市。
广安人爱开玩笑,幽默豁达,配以浓郁的川东方言,一位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我们广安人很少和别人吵架,喜欢自嘲,邓小平的性格就是典型的广安人。”
邓小平故里协兴镇牌坊村距离广安市区7公里,2013年被评为国家5A旅游景区。本周一,邓小平缅怀馆正式开馆,大量珍贵文物和史料首度“解密”,闭馆半年的邓小平故居陈列馆也再次对外开放。“3天来,每天都会有上万人到这里来参观,有特意从上海赶来的老人,也有放暑假的孩子,都到邓小平铜像前鞠个躬献束花,到邓家老院子看看小平同志的出生地。”邓小平故里管理局局长钱奇说。
邓家老宅,当地人都叫“邓家老院子”,邓家老院子坐东朝西,是一座凹字形的川东三合院,举目四望、秀竹环绕,占地超过800平方米,共有房屋17间。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已经有600余年历史,历经邓家三代人的修建才有了现在的规模。看房子的模样,邓家在牌坊村算大户人家。
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就出生在这里,是家里的长子,邓小平属龙,父母按家族字辈给他取名——邓先圣。5岁读私塾时,先生将其学名改为“邓希贤”,这个名字一直伴随了他20年,直到参加革命之后,才改名邓小平。
童年自述首次公开
8月18日,邓小平缅怀馆首度向公众开放,大量珍贵的笔记和文物也是首次解密。其中,有一封邓小平亲笔书写的手记,是1926年6月16日,邓小平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时填写的《党员批评计划案》中关于家庭的自述。
这份两页共计一千多字的自述,简要概括了邓小平在广安老家成长的情况,邓小平记叙道:他童年的生活都是很自由很丰富的贵公子生活,父亲(邓绍昌)参加过进步党,曾担任广安县警卫总办,进步党失败后下台,逃难在外有七八年之久,家庭经济情况也随之破产。在邓小平1岁的时候,父母给他定了一门娃娃亲,是一个地主家的女儿,从邓小平念中学时开始,特别是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后,他有了退婚的想法,并且愈发坚定。离家之后,邓小平接连写了多封信给父母请求退婚,一开始父亲勃然大怒,后来看他实在坚持,也就不再计较。
邓小平缅怀馆藏有一本《邓氏族谱》,里面记载邓家原籍江西吉安府庐陵县,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邓家先祖邓鹤轩以兵部员外郎之职入蜀,安家广安。邓家在历史上曾是一朝三驸马,一门三十九侯,唐宋元明代有伟人。
根据公开资料,邓小平后来回忆道,父亲比较开明,支持他出国留学。不过家里当时能够生活下去,全靠母亲淡氏。
邓小平人生第一个转折点发生在1919年夏天,父亲邓绍昌从重庆回来,带来了重庆成立“留法勤工俭学会重庆分会”,并准备开办“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的消息,他主张儿子去报考该校,将来以勤工俭学的方式去法国学习,并且为他筹备了路费,年少的邓小平由此下定了留洋的决心。
纪念活动不搞浮夸
广安的老茶楼里,两鬓斑白的老人依然唱着流传百年的民谣,“金广安,庶民百姓,忠坚质朴,不畏水旱,抗拒凶顽,名冠天府”。
在广安市区,很难找到一家售卖邓小平铜像等纪念品的商店,“广安人热爱邓小平,爱的是他这个人,不爱搞形式主义。”多名广安市民这样说。
不挂画像、不搞崇拜,广安人用自己的方式纪念邓小平。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正在央视播出,这在广安刮起一股“追剧”热潮,每晚8点,广安思源广场上跳集体舞的大妈们都不见了,有些开面馆的老板为了追剧晚上8点提前打烊。听着乡音、回顾历史,“小娃娃们都知道家乡出了一个这样伟大的爷爷。”
在广安市,到处都能看到“感恩小平,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的横幅,广安市政府今年初就已经确定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市政府活动办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宗旨就是热烈但不浮夸。”
这次新落成的邓小平缅怀馆,得到邓小平家人的极大支持,仅在2010年到2012年间,他们就献出5317件珍贵文物送到广安市,其中大部分是小平同志曾使用过的原件。这次,邓小平的亲属又以捐赠441件文物和遗物的特殊方式表达对他的思念。8月18日上午,邓小平的女儿邓楠、邓榕,孙子邓卓棣等,和四川省领导一起参加了在邓小平故里举行的纪念仪式。缅怀馆的讲解员邓韬参加了当天的仪式,他告诉记者,“邓小平的亲属都很和气,都能讲一口标准的四川话。”
记者参观“邓小平北京故居场景复原厅”时发现,邓小平在北京故居里的餐厅、会客室、办公室都一一“搬”回来。小到一副碗筷,大到一张餐桌、冰箱,都是他本人用过的实物。(程绩)
<iframe id="ac_im86_1807" name="ac_im86_1807" src="http://me.afp.chinanews.com/a.htm?pv=1&sp=1807,1,250,300,0,0,1,9" width="300" height="250" frame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crolling="no" allowtransparency="true" ></ifr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