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石家庄8月22日电 题:河北革命老区民众追忆邓小平 感念改革开放
作者 高红超 俱凝搏 李永彬
8月22日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在他的戎马生涯中,河北石家庄太行山革命老区曾留下他的足迹。经过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如今那片贫瘠的土地早已焕发勃勃生机。
记者来到革命老区元氏县黑水河乡。沿着起伏的山路前行,不断映入眼帘的是道路两侧的各种林果树木,树上挂满了青青的柿子和半红的石榴。76年前,邓小平曾到访黑水河村,主持召开“黑水河军政联席会议”,该会议为团结各方抗日武装力量,稳定太行抗日根据地,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iframe id="ac_im86_1807" name="ac_im86_1807" src="http://me.afp.chinanews.com/a.htm?pv=1&sp=1807,1,250,300,0,0,1,9" width="300" height="250" frame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crolling="no" allowtransparency="true" ></iframe> |
据中共元氏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杨胜良介绍,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元氏县靠近平汉和正太铁路主干线的特殊交通和地理优势,十余支不同隶属的抗日武装力量云集于此,各自为政。十三支队和河北民军在这里乱派粮款、乱抓壮丁、捆绑群众和敲诈勒索的行为严重影响了抗日形势和当地的稳定。
为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局,时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的邓小平于1938年6月在黑水河主持召开四方联席协商会议。当时参会的还有八路军独立支队司令桂干生、元氏抗日县政府县长姜纪五、十三支队司令侯如墉、河北民军第二民军区司令乔明礼。
邓小平审时度势,促成这次会议就制止摩擦、共同团结抗日达成了协议,由各方抽调代表组成抗日动员分配委员会,负责粮款的筹集和分配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十三支队和民军的强征滥收,减轻了人民负担,协调了各方关系,促成各方联合起来团结抗战。”杨胜良说。
当年会谈地点就在黑水河村一座普通农家小院。黑水河村老支书李建民说,几十年过去了,当地人还津津乐道于当年邓小平来此开会、团结抗战,并感念邓小平主导的改革开放。
说起老区的变化,李建民有最直接的体会,“以前,我们穿着土布,住土坯房。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了,人们穿的好看了,住上了大瓦房,出行也方便了。”李建民感慨地说,村里的柏油路基本上是1984年以后修通的,每天有四五趟公交车在村里和县城之间往返。
“1984年,荒山和土地开始承包到户,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玉米亩产窜到了一千四五百斤。”李建民说,除了种粮,当地还大力发展林果种植,黑水河乡有柿子、核桃、石榴等特色林果近4万亩,是远近闻名的“三大果品”之乡,现在人均年收入可达5000元人民币。
黑水河乡文化站站长胡爱朝说,30多年来,老区人民的吃穿住行、当地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变化非常大,这都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以他自己为例,1982年,他和母亲在生产队“挣工分”,2个人一年才分一百多元。1984年,他外出卖水果,一年就赚了1400多元。回村后,他盖起了村中第一座大瓦房,2000年,他又将房子翻盖成了一座二层小楼。
曾经,行路难、通讯难、就医难是严重影响山区人民生活的“老大难”。而如今,一条条平整的柏油路从各家各户门前通过,家家户户都安装了电话,村村都有卫生所。
“老区的发展离不开改革开放”,胡爱朝说,作为直接受益者,他们更加感念76年前曾经到此的邓小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