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厦门8月22日电 题:厦门“鹭江”号游艇前忆往事 观者言“特区离不开邓小平”
中新社记者 陈悦
22日上午,来自深圳的许润洪和许多参观者一起,站在厦门特区纪念馆内“鹭江”号游艇前照相留念。他说,今天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来这里参观就是要“表达对邓小平的感谢”。
许润洪说,他2000年到深圳特区发展,从事装修行业,现在自己的生意又发展到了厦门特区,“我的发展离不开特区的发展,而特区离不开邓小平”。
<iframe id="ac_im86_1807" name="ac_im86_1807" src="http://me.afp.chinanews.com/a.htm?pv=1&sp=1807,1,250,300,0,0,1,9" width="300" height="250" frame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crolling="no" allowtransparency="true" ></iframe> |
这艘“鹭江号”是邓小平1984年2月视察厦门特区时乘坐过的游艇。当时兼任厦门经济特区管委会主任的邹尔均就是在“鹭江号”上向邓小平提出,希望把那时面积只有2.5公里的厦门特区扩大到全岛以及让厦门特区更开放一点,办成自由港。
30年后,邹尔均对中新社记者回忆道,自己初到特区时看到特区范围不过“9座山,还有几头水牛在吃草”。
许润洪参观的厦门特区纪念馆,当年是特区管委会。乘坐“鹭江号”的第二天,邓小平就在这栋房子的顶楼眺望特区全貌,并在二楼挥笔题词,“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
邓小平离开厦门回北京后不久,中共中央做出决定,将厦门特区扩大到全岛,并实行自由港的一些政策。
邓小平此后虽未再履足厦门,厦门却如他所言正在“更快更好”。2010年,厦门特区进一步扩展到厦门全市,GDP也已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增长了约600倍。
当年在厦门设立经济特区,考虑的是厦门与台湾的“五缘”优势,可谓因台而设。在特区建设发展过程中,厦门也的确是在对台交往中先行先试。
邓小平曾视察的厦门东渡港,现在就是两岸经贸往来的重要港口。如今,厦门已是台湾水果“登陆”最大港口,主要就在东渡港。
当前,厦门不但是台商投资的聚集区之一,还正加快建设两岸区域性金融中心,在金融、保险等领域的两岸合作中先行一步。在圆当年“自由港”梦的同时,厦门与福州、平潭一起积极争取设立自贸区,力图进一步加强与台湾的经贸对接融合。
在特区纪念馆内,中新社记者看到,一座邓小平立像矗立于当年他为厦门题词的桌子前。特区纪念馆工作人员陈燕玲告诉记者,桌子和桌布,都是当年的原物。
陈燕玲说,临近邓小平诞辰110周年,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们来纪念馆参观,一睹“鹭江号”,回顾特区发展历程,怀念邓小平。
“作为土生土长的厦门人”,陈燕玲说,“厦门能有今天,对邓小平是非常的感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