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也是他首次视察经济特区、为深圳题词30周年。深圳人民深切缅怀一代伟人,永远感恩这位特区缔造者,深情追忆他的崇高风范、丰功伟绩,为经济特区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走过的发展历程、取得的发展成就而深感自豪。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离京视察就来到深圳,在莲花山上小平同志铜像前敬献花篮,勉励经济特区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我们将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开创经济特区事业发展新局面,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iframe id="ac_im86_1807" name="ac_im86_1807" src="http://me.afp.chinanews.com/a.htm?pv=1&sp=1807,1,250,300,0,0,1,9" width="300" height="250" frame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crolling="no" allowtransparency="true" ></iframe> |
一、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建立了经济特区,为深圳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赋予了使命、指引了方向、明确了定位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他不仅亲自缔造了经济特区,更对经济特区建设发展提出了根本方针和完整的指导思想,有力指引了经济特区乃至整个中国的前进方向。
——我们永远铭记,小平同志亲自倡导建立经济特区,全面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宏伟实践。在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经济特区,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上世纪70年代末,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转折关头,小平同志高瞻远瞩作出了创办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做特区。过去陕甘宁就是特区嘛”,强调改革开放“可以先从局部做起,从一个地区、一个行业做起,逐步推开”。1980年8月,五届全国人大第十五次会议批准设立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创办,充分体现了小平同志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和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以经济特区建立为标志,我国全面拉开改革开放的宏伟序幕,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我们永远铭记,小平同志勉励经济特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赋予了深圳先行先试的历史使命。1984年1月和1992年1月,小平同志两次亲临深圳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勉励经济特区“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要有一点闯的精神、冒的精神,走出一条新路,干出新的事业。
正是有了小平同志的指引、支持与鼓励,深圳等经济特区率先打破计划经济的束缚,率先打开封闭半封闭的国门,肩负起为国家改革开放先行探索的光荣使命。
——我们永远铭记,小平同志关于经济特区要当好“四个窗口”的重要思想,明确了特区对外开放的功能定位。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初衷就是使经济特区成为窗口。在他心目中,经济特区不仅要引进外资、扩大就业、繁荣经济,更要当好“四个窗口”,即“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对外政策的窗口”。通过这些“窗口”,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管理、知识等为我所用,同时倒逼国内体制机制改革、扩大中国对外影响,这对于中国发展具有更大的战略意义。“窗口”的定位,使经济特区在当时获得了区别于内地的特殊发展条件,不仅自身通过发展“外向经济”迅速成长起来,更示范带动了全国开放,用实践证明了小平同志的战略眼光和卓越智慧。
——我们永远铭记,小平同志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和“两个文明”建设都要搞上去的重要思想,指明了特区发展的战略任务。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嘱咐特区要尽快把经济建设抓上去,“要搞快一点”。与此同时,更进一步指出,经济特区“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亚洲‘四小龙’,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小平同志深邃的战略思考。他所赋予特区的任务不仅仅是发展经济,而是“两个文明”全面发展、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特区所瞄准的目标,也不仅仅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而是代表国家在国际上参与竞争,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标杆和示范城市。
创办经济特区,是我们党和人民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伟大创举,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小平同志不仅首倡建立经济特区,更对经济特区建设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和智慧。他关于经济特区建设的系列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是经济特区建设发展的长期指导方针和工作指南。
二、深圳30多年的改革开放忠实践行了小平同志创办特区的战略意图,为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经典案例、作出了经济特区的应有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条崭新的道路。正如小平同志所说,“现在我们搞的实质上是一场革命”,既没有先例可循,也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借鉴,就是要通过经济特区的先行先试,不断去“闯”,逐步积累经验、探索道路。30多年来,深圳一代又一代特区建设者充分发扬“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拓荒牛”精神,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
——我们始终践行“发展才是硬道理”,创造了城市发展的奇迹。深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发展不动摇,特区建立后的30年间年均经济增速达25.8%,创造了堪称奇迹的“深圳速度”;2013年经济总量突破1.45万亿元,跨入世界城市前30强行列,人均GDP突破2.2万美元,超过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每平方公里产出GDP超过1亿美元、产出全口径财政收入超过2.4亿元,居国内大中城市首位,万元GDP能耗水耗、PM2.5等环境质量指数居全国大中城市最优水平,打造了代表科学发展要求的“深圳质量、深圳效益”。短短30多年间,深圳从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产业发达、功能完备、环境优美、法治有序、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大城市,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的奇迹。
——我们始终坚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当好了改革“试验田”。历代特区建设者牢记中央创办特区的战略意图,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奋力“杀出一条血路来”。深圳敲响了土地拍卖“第一槌”、发行了新中国第一张股票、率先改革劳动用工制度和打破“大锅饭”等,在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时,已经创造了一千多项全国“第一”。近年来,深圳坚持“改革不停顿”,率先推出商事登记制度、政府大部门制、公务员聘任制、法官“职业化”等多项改革,又创造了一批新的“第一”,其中不少被国家层面改革所吸纳。这些改革举措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更创造了大量“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为推动全国形成“百花齐放”、“万马奔腾”的改革局面作出了贡献。
——我们始终注重发挥“窗口”作用,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坚持“对外开放”,发展“外向经济”,是当年小平同志对经济特区的基本要求之一。30多年来,深圳经济特区发挥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率先打开国门,实施“引进来”、“走出去”,迅速发展外向型经济,并以经济为纽带,不断扩大对外开放领域。截至目前,深圳先后吸引133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来深投资,世界500强企业有191家落户深圳;累计设立境外企业和机构近3200家,分布在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3年,深圳进出口总额超过5000亿美元,居内地大中城市首位,其中出口总额突破3000亿美元,实现“二十一连冠”。同时,与全球58个城市结为国际友好城市或友好交流城市,开展了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领域的国际交流;每年有近800万人次外籍人士来到深圳,进一步增强了深圳的国际影响力、辐射力。
——我们始终牢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之举。深圳经济特区为此进行了开创性的实践探索。特区建立之初,深圳在没有任何大学和科研院所、技术人员极端缺乏的条件下,大胆利用市场机制和企业资源,积极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逐步探索形成了以“4个90%”(90%的研发人员、机构、投入、专利集中在企业)为鲜明特征、产学研资紧密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今天,深圳已拥有科技研发人员31万人;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全市“第一产业”,涌现出华为、中兴、腾讯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超过4%,达到发达国家水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十年居全国城市第一。今年6月,深圳被正式批准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十八大后国家首个批准、也是首个以城市为单元的创新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