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年春节前后,在许多年轻妈妈的“朋友圈”里,最热的讨论话题几乎都集中在一个词:单独两孩。“你能不能要二胎?”“是再要一个还是不要呢?”“什么时候能要?”……类似的提问,反映出她们心中的期盼和纠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如同一石入水,让一些家庭平静的生活泛起阵阵涟漪。科学合理的生育政策,关涉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发展,更连着亿万家庭的幸福和谐。生育政策要怎么改?单独两孩政策如何落地?这已引起许多人持续关注。
<iframe id="ac_im86_1807" name="ac_im86_1807" src="http://me.afp.chinanews.com/a.htm?pv=1&sp=1807,1,250,300,0,0,1,9" width="300" height="250" frame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crolling="no" allowtransparency="true" ></iframe> |
一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由来
“老大叫海南岛,老二叫吐鲁番,老三叫少林寺,走一道生一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日子真是越过越穷。”这是经典小品《超生游击队》的精彩对白,生动展现了那个时代“计生逃兵”的生活窘态,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现实阻力。
有人认为,生儿育女只是个人的事。生不生孩儿?什么时候生?生几个?这应该由两口子说了算,国家就不该管。其实,生育问题绝不仅仅是家事,也是国事,反映了“小家”和“大家”的关系。合理的生育水平、适度的人口规模,是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关系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能否相互协调和持续发展,关系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实行科学的生育政策,采取措施影响生育率,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普遍做法。根据各自国情和人口状况,不同国家在调控目标和方式方法上也不尽相同。据统计,1978年主张控制人口的国家有46个,占全世界人口的60%。比如,墨西哥在1973年修订《人口法》,明确要控制人口增长。同时,一些国家为了提高生育率,也制定了鼓励生育的政策措施,最为典型的是地多人少的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
我国人口最突出的特点是基数大、增长快。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总人口迅速从5.4亿增加到1970年的8.3亿,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逐渐显露出来。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并于1982年将其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40多年来,累计少生了4亿多人,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有效控制两大奇迹。可以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是从国家富强、民族昌盛、人民幸福出发作出的必然选择。
从自然条件看,缓解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是基本国情。目前人均资源量综合排名仅列世界第120位,环境可持续指数在146个国家和地区中列倒数第14位。据估算,如不实行计划生育,现在人口可能激增到十七八亿,人均耕地、粮食、森林、淡水资源、能源等占有量将比目前降低20%以上,不仅资源环境难以承载发展的需要,经济社会发展也不可能达到现在的水平。这意味着我们的资源压力会更大,生存环境也会比现在更差。
从经济角度看,提升国民经济发展指数。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抚养比下降1/3左右,创造了较长时间的人口红利期,对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贡献率达1/4以上。在人口有效控制的同时,也提升了人口素质,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显著提高。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计划生育政策功不可没。
问与答
问:什么是人口抚养比?
答:人口抚养比,是指一个国家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说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大致要负担多少名非劳动年龄人口。一般以15岁至64岁为劳动年龄人口,14岁以下和65岁以上为非劳动年龄人口。当一个国家的人口抚养比比较低时,可为经济发展创造比较有利的人口条件。
从社会民生看,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并非简单地控制人口数量,而是与提高人口素质、妇女地位、优生优育、健康水平相结合的重要民生工程。计划生育政策促进了人民群众婚姻、生育、家庭观念的转变,“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被“少生优生”、“生男生女都一样”的现代理念所取代。计划生育政策还改善了因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社会贫困落后局面,使许多家庭从“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不良循环中解脱出来。我国人类发展指数从改革开放初期的0.53上升到2012年的0.699,是进步最快的国家之一。
人口问题始终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关系中国现代化建设兴衰成败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坚定不移地推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既符合国家长远发展要求,又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完全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
二 现在为何要进行调整完善
从“只生一个好”到“单独两孩”,有人不禁产生疑问:施行了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为何要调整?
生育要有计划,但计划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变化不断完善。从1980年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到1984年提出在农村适当放宽生育两孩的条件,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一直处于动态调整的“进行时”。此次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也是我国根据人口形势变化作出的重大调整。
链接
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事件
1.1971年7月,国务院批转《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把控制人口增长的指标首次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2.1980年9月,党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3.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把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同年12月写入宪法。
4.1991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明确贯彻现行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5.2002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施行。
6.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7.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意见》。
调整是为了保持持续的劳动力优势。目前,我国低生育水平稳中有降,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开始减少,劳动力平均年龄不断提高。有人提出,我国劳动力由过剩向短缺转折的“刘易斯拐点”正在临近。人口发展周期较长,在劳动力数量较丰富、人口抚养负担较轻的时期,及时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有利于改善人口结构,保持合理劳动力规模,延缓劳动力老化趋势,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调整是为了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近些年来,我国家庭规模不断缩小,从1982年的4.43人缩减至2010年的3.10人,独生子女家庭超过1.5亿户,家庭的生育、养老等基本功能有所弱化。许多独生子女面对沉重的养老负担,常感到有心无力、独木难支,而老人“失独”不仅是家庭灾难,也是社会之殇。同时,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独生子女成长等问题也困扰着社会。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只有适时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才能提升家庭发展能力,增强家庭养老功能,幸福小家、和谐大家。
问与答
问:什么是“刘易斯拐点”?
答:“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阿瑟·刘易斯在1968年提出。它指的是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人口红利慢慢消失,最终枯竭。
调整是为了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践证明,生育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据专家预测,按照目前1.5—1.6的总和生育率,如果维持现行生育政策不变,2025年前后我国人口总量将达到峰值,之后将快速下降。因此,这次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符合人口发展规律,有利于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缓解人口骤降的趋势,促进中华民族长远发展。
问与答
问:什么是总和生育率?
答:总和生育率,是指平均每对夫妇生育的子女数。国际上通常以2.1作为人口世代更替水平,也就是说,考虑到死亡风险后,平均每对夫妇大约需要生育2.1个孩子才能使上下两代人之间人数相等。通常把低于1.5的生育率称为“很低生育率”。
三 单独两孩政策如何落实好
“一个太少,两个正好”的梦想将变成现实,但有意要“二娃”的“单独”夫妇们,在“心动”与“行动”之间,还横亘着政策的落地,等待着具体实施的“发令枪”。如何全面准确理解单独两孩政策的实施呢?
单独两孩政策何时在全国推开?2013年年底,中央印发《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意见》,对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作出总体部署,并明确全国不设统一时间表,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实施时间。2014年年初,浙江率先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后,江西、安徽、天津、北京等相继跟进……截至7月初,单独两孩新政已在29个省份落地。
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后会出现生育小高峰吗?据预测,政策调整后,全国每年出生人口不会有大的增加。目前,全国符合单独两孩再生育条件的夫妇总量不是太大,有1100多万对。在这些人当中,由于受住房、抚养成本、时间精力等因素的制约,愿意生两孩的只占其中一部分。一项调查显示,约有60%的单独家庭想生二孩。即使个别地区符合再生育条件人口较多,也可以采取倡导合理生育间隔等措施,防止出生堆积。综合这些因素,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后,今后一个时期出生人口每年增加200万人左右,相当于2000年前后的规模,不会出现新一轮婴儿潮。
为什么不全面放开两孩政策?大量研究表明,如果现阶段就实施普遍两孩政策,短期内将引起出生人口大幅增长。据专家预测,届时全国出生人口每年将增加1000万,加上现有的每年出生人口1600万左右,出生总人口接近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这将给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带来很大压力。同时从长期看,总人口持续增长,人口峰值推迟到来,会影响人口发展远景规划目标的实现,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因素。
微评
“生或不生”是个选择题,折射出当代社会焦虑,反映了一些人生育观念的变化。
一个单独家庭有两个孩子,可以分担养老压力,降低“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失独”风险。
二娃,想说“生你”不容易。奶粉贵、看病贵、入托贵、择校贵、买房贵,添丁不仅是“添双筷子”,更考验一个家庭的经济能力。
我也想给孩子生个伴,可是不符合单独条件,什么时候才能生,别让我等得花儿都谢了。
四 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
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后,有些人以为,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要全面放开了,计划生育工作可以不用搞了。那么,是不是这样呢?
这种看法是不准确的。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不等于放松计划生育工作。这是因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沉重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持续紧张的状况也不会根本改变。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坚持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从当前来看,调整完善计划生育政策,必然会带来一些人口发展的新问题、新挑战,从一定意义上说,计划生育工作任务更重了,不但不能削弱,还要进一步加强,以确保政策稳妥扎实有序推进。
声音
李斌:加强计生工作,把好事办好
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认为,现在各地正在按照总体稳定、城乡统筹、分类指导、协调发展的原则,积极做好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工作。我们将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妇幼保健资源,配齐配强专业技术人员,做好服务,简化程序,方便群众办事,把好事办好。
完善监测预警,防止出生人口出现大幅波动。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后,不少家庭的生育潜能被集中释放,可能会出现扎堆生育的现象,带来人口短期内的较快增长。因此,应该密切监测人口变动情况,完善出生人口信息报告制度,加快推进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科学监测和评估人口发展状况。当区域人口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将启动预警机制,确保出生人口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严格执行政策,避免单独两孩新政跑偏。继续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计生工作“一票否决”,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落实到位。突出做好农村和流动人口等重点地区和人群的计生工作,加强再生育审批,严格控制政策外生育特别是多孩生育。完善奖惩机制,对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继续给予奖励扶助;对违法生育的,依法依纪予以处理。
加强计生服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计划生育工作的任务,不仅仅是控制人口数量,还要提高人口素质。可以预见,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后,有可能短时期内会出现高龄妇女集中怀孕、生育的情况,增加出生缺陷风险。应提高计生服务能力,做好健康教育、优生咨询、高危人群指导、孕前筛查、营养素补充等优生服务工作。完善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制度,推进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和治疗工作。
一位社会学家说:“人口就是一个国家的命运。”人口生育政策关系国家的兴旺、社会的稳定、家庭的幸福。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保持合理的人口规模和结构,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深阅读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意见〉》,《人民日报》2013年12月31日。
2.《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