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8月29日电 题:中国军事博物馆展“抗战史”不回避正面战场
作者 马德林
“快闭馆了,请不要往里走了。”时间已是下午5点10分,距离《历史不能忘记——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展》闭馆只剩20分钟。由于已过停止入场的时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开始劝离准备进馆参观的观众,馆内则有近50名参观者沉浸在展览之中,不愿离去。
此次展览于7月24日开幕,将持续至9月7日。内容分为“晚清军民浴血奋战进行英勇顽强的武装抗日斗争”和“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取得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两部分。330张图片和192件文物按照时间线索,有序地陈列在展厅中。记者近日赴展采访时,军事博物馆副馆长黄亦兵介绍说,这些文物中有40余件是来自第一历史档案馆的藏品,许多晚清时期的文书、信函都是第一次公开展出。
<iframe id="ac_im86_1807" name="ac_im86_1807" src="http://me.afp.chinanews.com/a.htm?pv=1&sp=1807,1,250,300,0,0,1,9" width="300" height="250" frame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crolling="no" allowtransparency="true" ></iframe> |
以往的抗战主题展览一般以“九一八事变”或“七七事变”作为时间起点,内容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为主,这次展览则全面回顾了自晚清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全体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不屈不挠的抗争过程。“这次展览最大的的一个特点,是凸显了中华民族的抗争和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既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流砥柱’,也不忽视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重要作用。”黄亦兵说,我们现在能够以更开放、更自信的心态,站在中华民族的高度,去全面看待抗击日本侵略的历史。
“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迅速觉醒。马关条约签订后,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子1300多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要求拒和、迁都、变法。”一位解说员向观众讲解展览内容。听罢讲解员的介绍,观众开始格外认真地观看起展品。从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穿过的战甲,到喜峰口斩敌数十的大刀;从抗战胜利后方得归国的“镇远”舰铁锚,到张自忠鲜血染红的石头,这些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前,总是围着一圈“人墙”。
“这次展览让我感触很深。”来自山西的郭虎祥带着儿子一同参观展览,“通过对历史的了解,能够感受到当时中国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顽强精神,对孩子的教育也很有好处。”山东的张馨圆小朋友则说,她印象最深的展品,是被张自忠将军鲜血染红的两块“血石”。
“这里展出的铁锚是复制品,实物重达四吨,场地承受不了这么大的重量。”解说员在向观众介绍场地中央“镇远”舰铁锚的情况。过去,铁锚背后的历史曾一度让中国人无法承受。今天,凝聚在一起的中华民族,已经能够扛起这段过往,迈步向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