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深圳8月29日电 (陈文 朱文菡)由哈佛医学院、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多家单位联合完成了达马拉鼹鼠(Fukomys damarensis)基因组图谱的绘制工作,最新研究成果于8月29日发表于《Cell Reports》杂志。该研究有助于科学家深入探究地下鼠环境适应及长寿的遗传奥秘。
<iframe id="ac_im86_1807" name="ac_im86_1807" src="http://me.afp.chinanews.com/a.htm?pv=1&sp=1807,1,250,300,0,0,1,9" width="300" height="250" frame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crolling="no" allowtransparency="true" ></iframe> |
据悉,非洲鼹鼠是地下鼠的一个分支,具有长寿,终生生活在地下等特性。目前,只有一种非洲鼹鼠——裸鼹鼠的基因组被公布。达马拉鼹鼠和裸鼹鼠终生生活在地下,其嗅觉系统和触觉系统十分发达,而视觉系统却严重退化。
研究表明,裸鼹鼠、达马拉鼹鼠、鼢足鼠和八齿鼠这四种地下鼠均在254位氨基酸上发生突变,改变了精氨酸酶1(ARG1催化尿素循环、排出氨的最下游关键酶)的三聚体结构,可以提高机体对氨的代谢速率。此外,精氨酸酶2(ARG2)和线粒体鸟氨酸转移酶(ORNT1)等氨代谢相关的基因在裸鼹鼠和达马拉鼹鼠的肝脏组织均发生了特异高表达,种种迹象显示地下鼠具有较高的氨代谢速率,以适应恶劣的地下环境。
同时,研究人员还比较了地下鼠和大鼠、小鼠的脑组织转录组基因表达水平,发现DNA损伤修复相关的基因的高表达是地下鼠耐低氧的关键因素之一。地下鼠具有较长的寿命,可长达20-30年。
华大基因该项目负责人黄智勇表示,地下鼠是一类特化的物种,通过对两种地下鼠的比较分析,有助于人们更深层次地了解地下鼠特性,如长寿,耐低氧,抗癌等的遗传学机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