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泉8月30日电(李斌 王雪)8月30日16时28分,在贵州福泉山体滑坡灾害现场小坝组地段,广西武警水电第一总队第三支队(以下简称“武警水电三支队”)上士王能军正谨慎地操纵着挖掘机臂杆,在挖掘物轻轻着地的瞬间,挖斗迅速离开,1具遗体豁然出现。这是他自28日参加救灾以来,挖出的第5具遗体。
<iframe id="ac_im86_1807" name="ac_im86_1807" src="http://me.afp.chinanews.com/a.htm?pv=1&sp=1807,1,250,300,0,0,1,9" width="300" height="250" frame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crolling="no" allowtransparency="true" ></iframe> |
8月27日晚,贵州省黔南州福泉市道坪镇英坪村发生一起山体滑坡,导致小坝和拦马坳村民组68户77栋房屋倒塌或被埋。截至8月30日11时30分,滑坡已造成19人遇难,4人失踪,22人受伤。
30日,现场临时指挥部指示,掩埋体还有5具遗体没有找到,要求水电官兵对宽100米、长1000米左右的塌方区进行地毯式拉网清理,务必最大可能找出遇难者遗体。武警水电三支队现场指挥、参谋长由淑明把最为关键的任务交给了王能军。
正在现场救灾的武警水电三支队官兵介绍,由于这次滑坡是山体塌落冲击水塘,使水如海啸般席卷房屋村庄,泥沙、石块充斥着可以躲避的空间,导致埋在山底人员存活率低。特别是前期表层搜寻、中期浅层清理有生命探测仪和搜救犬等手段依托,最后深层掩埋的搜寻,则只能靠设备操作手的细心作风和精湛技艺了。
30日15时,当王能军坐上挖掘机驾驶室,把设备开进小坝组地段作业时,周边自发地围上一拨拨老百姓。经过几天接触,当地老百姓已经深深记住了这个有点黑有点瘦的小伙,因为在他和他挖斗底下,已经连续4次完成了最后的守望——虽然心中痛苦,毕竟是生者对逝者的最后心愿。在民众期待的眼神下,王能军操作更加谨慎起来,生怕一分神就造成遗憾。
16时,在当地民众的指引下,王能军在重点区域把泥土、石块等近3000方的杂物一点点清理干净,这时已形成一个高近30米、宽10米的大深坑,他预感到目标就在不远处。而这个时候的他,早已满头大汗,双眼都快被汗水模糊。突然,挖掘机受力的石头有松动倾向,掌控不好就有可能使机体倾斜,从而影响到遗体的完整性。他一边快速地用铲斗扣住另一块巨石,一边抬大臂收小臂,使重心随着行走往边上前移,加上旋转以及调整履带方向,终于将设备慢慢停稳。就在这时,前面的废墟中,出现了前文所提的那具遗体。
8月的灾区气候多变,时而高温炙晒,时而倾盆大雨。刚刚结束云南鲁甸震区抢险任务的王能军,已转战贵州,连轴工作近36小时。因为持续作业,他的臀部、腿部已长湿疹,一抓血痕便渗进指甲里。在烈日的炙烤下,驾驶舱温度高达60多摄氏度,汗珠在下颌经常如同一串串水线。王能军身上的迷彩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抢险就是抢时间,早一秒就能早还老乡一份安宁。”王能军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