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人才强市”最强音
——呼和浩特市人才工作结硕果
点击近年来呼和浩特经济社会发展图谱,人才工作演绎出精彩纷呈的一幕幕: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扎实推进“人才强区”工程,把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作为根本大计,广泛吸纳各类优秀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首府人才积聚效应显著增强。截至目前,全市吸纳人才总量32万人左右,其中党政人才1.3万人,专业技术人才3.7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3.5万人,农村实用人才5.8万人,技能人才17.3万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3000人。
围绕乳业、生物发酵、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共引进博士或副高职称以上的高层次人才174名,其中柔性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1名、院士12名。入选中组部“千人计划”1人。入选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个人49人,入选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3个。
共建成国家级开发区2个,自治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博士后工作站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8个,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31个,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6个,数量均居自治区首位。
呼和浩特留学人员创业园是2004年国家人事部设立的省部共建的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2010年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被自治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认定为首批“自治区级人才改革试验园区”;与自治区团委共同创建自治区首个青年创业人才示范基地、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呼和浩特市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若干规定》《呼和浩特市鼓励留学人员来呼创业的暂行规定》等20多项关于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方面的规划、政策和措施,为各类人才来呼市创新创业提供保障。对“两院院士”以及海外相当层次人才的引进给予优厚待遇。
呼和浩特留创园重奖入园企业和人才,科技部门对获得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奖励补贴人员的6个项目给予了科技重大专项和应用研发项目经费支持。此外,通过推荐申报“千人计划”、“草原英才”,开展“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呼和浩特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呼和浩特市科教兴市市长特别奖”评选,对做出重要贡献的高层次人才授予“呼和浩特特聘专家”称号等活动,激励人才发挥聪明才智。
几年来,拓宽引才渠道和载体,充分发挥项目、基地在引才中的作用。截至目前,建成的呼和浩特留学人员创业园,内蒙古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金山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林格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国家生物发酵特色产业化基地,云计算产业园,亚洲最大乳业研究院——内蒙古乳业技术研究院,兽用疫苗国家工程实验室,银宏干细胞院士工作站,金河生物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蒙牛澳亚示范牧场等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等一批创新要素高度集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区域创新特色鲜明的载体平台,为吸引重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舞台。
同时,市政府从今年开始每年将拿出2000万元作为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协同自治区教育厅、科技厅共同支持驻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开展多方位的产学研合作。目前呼和浩特市100多家企业与65家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建立了广泛的科技合作,进一步集聚了人才发展的磁场,加强了人才引进与培养。
呼和浩特市引进的清华大学博士乌力吉和美国加州大学博士于怡然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呼和浩特市引进用好海内外高端人才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重点,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关键支撑和团队核心作用,实现了“引进一个高端人才、带来一个创新团队、发展一个新兴产业、培育一个经济增长点”的倍增效应。
近年来,引进的周俭博士创办了内蒙古晟纳吉光伏材料有限公司,带动了呼和浩特市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引进的杜飞博士创办了内蒙古天一环境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DEP稀土工业废水处理系统,已完成中试及产业化装置试制,申请四项国家发明专利。
以英国剑桥大学归国博士李喜和为带头人的家畜性控新技术开发及繁育技术集成应用创新人才团队,通过进行奶牛性控冻精生产新技术开发和受精生物学研究,带来经济效益约4.5亿元;以仝宝生博士为带头人的煤炭腐殖酸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创业人才团队,在腐殖酸产业化技术方面取得了若干突破性进展,近3年来销售收入已达47.4亿元……。
如今,以天津中环、神舟硅业、晟纳吉为龙头的光伏产业快速崛起;独特的冷凉气候,充足的电力保障,四通八达的光缆通道,为打造国家级云计算产业集聚区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捷足先登。百度、腾讯、阿里巴巴、浪潮、京东商城、宽带资本等一大批IT、电子商务企业随之进入。拥有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7个自治区级开发区、35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使呼和浩特市成为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投资洼地和置业高地。随着创维电子、TCL、干细胞产业化基地、天一环境、浩源新材料科技园等一大批企业的落地和引进,新的优势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毋庸置疑,在新一轮发展中,呼和浩特市对人才的需求和依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迫切。可以说,现在的呼和浩特市是创业的沃土,是人才的福地。
( 吕会生 / 文 责编 / 张玉珍 杨玉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