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2014年深化成果出炉后,对大家生活和企业投资有啥影响?昨日,重庆市规划局组织专家就总规深化成果中的一区两群部分进行了解读。
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3400万
市规划局介绍,2007版城乡总体规划实施以来,我市进入快速城镇化发展时期,在中西部地区发挥了积极的带动和引领职能,2013年常住人口达到2970万人。总体来看,我市仍处于城镇化的中期发展阶段,未来城镇化发展空间还有较大的潜力可挖。
2013年都市区常住人口达809万,以6.6%的市域面积承载了全市27%的人口;城镇人口达710万,成为了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城市。此次总规深化,预测至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3400万人,城镇人口242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0%左右。
<iframe id="ac_im86_1807" name="ac_im86_1807" src="http://me.afp.chinanews.com/a.htm?pv=1&sp=1807,1,250,300,0,0,1,9" width="300" height="250" frame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crolling="no" allowtransparency="true" ></iframe> |
构建一区两群市域城镇体系
此次总规深化,确立了我市一个大都市区和渝东北城镇群、渝东南城镇群的市域城镇体系。其中,大都市区将作为构建国家中心城市的载体。
大都市区包括都市区九个行政区,以及14个城市发展新区(涪陵、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大足、铜梁、璧山、潼南、荣昌、万盛经开区和双桥经开区)。渝东北城镇群是以万州为中心的11个区县城镇,渝东南城镇群是以黔江为中心的6个区县城镇。
规划中着重考虑加强了璧山、江津的几江—双福、合川的合阳—草街与都市功能拓展区在功能和产业布局、交通、市政基础设施上的衔接,形成与大都市区既密切联系又有所区别的有机整体;构建永川—大足—荣昌、涪陵—长寿、綦江—万盛—南川三大城镇组群,共同参与区域合作与竞争。
大型批发市场陆续迁出内环
根据此次总规深化,都市功能核心区(原主城6区在内环内的区域)到2020年,人口规模将控制在300万以内。除楼宇工业外,将禁止新建和扩建一般性工业项目和物流项目。
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易峥介绍,继盘溪蔬菜市场搬迁到双福后,内环范围内的大型农贸、生产资料和工业品批发市场,今后将陆续搬迁,围绕外环周边的公铁水交通枢纽布局。其中包括南彭、团结村、双福—白市驿、迎龙等地。
市郊铁路覆盖14个发展新区
市交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高志刚说,由于重庆自然地势条件的限制,涪陵、长寿等城市发展新区,在和都市区的交通连接上,基本上都要穿山越岭,作为未来重庆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将承接都市区现有相关产业的转移,仅仅依靠公路交通无法满足大规模产业发展,因此,深化提升后的总规明确规划了市郊铁路网。
除了新建铁路,我市还将参照北京和上海建设市郊铁路网的经验,通过新建或购买现有铁路通行权的方式,开行市郊铁路列车。
一区两群产业发展重点和限制
都市功能核心区:禁止新建、扩建生产资料、生活用品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控制居住用地总量及居住建筑规模。重点发展金融服务、国际商务、高端商贸、文化创意、都市旅游等现代服务业。
都市功能拓展区:严格限制一般工业项目,禁止新建、扩建污染较重、能耗高、运量大的工业项目。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城市发展新区:严格限制高耗水的工业项目,长江、嘉陵江及支流上游沿江地区严格限制对饮用水源带来安全隐患以及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和重金属的工业项目。重点发展支柱型、战略性产业,培育产业集群。
渝东北城镇群:禁止破坏生态、污染环境,注意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保护三峡库区生态安全;科学有序地推进城镇化。重点发展区域特色、环境友好型产业,加快建成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
渝东南城镇群:严格限制破坏生态、污染环境、超过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发展。重点发展区域特色、环境友好型产业,构建具有自然景观与民俗文化的特色旅游经济环线。(重庆晚报记者 谈露洁 见习记者 郑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