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昨日报道,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31个省级单位的GDP总和为30.3万亿元,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GDP总数为26.9万亿元。各省份GDP总和超全国数据3.4万亿元。
这种巨大差值现象,近10年来在我国一直存在。在其他国家,国家与地方在GDP的统计上也有差值,但明显没有这么宽的“鸿沟”。
专家解释,不同的核算方法,得出的GDP数据就可能有差别;重复计算,也能造成统计上的巨大差别。只是,这些原因完全可以避免。正如学者所指出,久遭诟病的GDP崇拜,错误的政绩观,是造成这种巨大差值的根本原因。
中国已进入换挡升级的发展新时期,不单纯以GDP论英雄,是中央的战略决策,也是群众所思所盼。现在,GDP的差值这么大,说明破解GDP崇拜的任务是何等艰巨。看来,不单纯以GDP论英雄,仅有认识的提高远远不够,需要拿出切实有效的手段,用钢铁般的纪律,来防治GDP注水现象,才可能收到功效。
<iframe id="ac_im86_1807" name="ac_im86_1807" src="http://me.afp.chinanews.com/a.htm?pv=1&sp=1807,1,250,300,0,0,1,9" width="300" height="250" frame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crolling="no" allowtransparency="true" ></iframe> |
GDP注水对国家经济、政治乃至社会生活秩序的伤害,并不见得比有些违纪违规的负面作用小。从经济层面看,没有精确的数据,就会影响长远规划,影响宏观决策与管理,也影响经济的运行。以“数目字上的管理”为基础,就是近代西方富国强兵的一个重要原因。据黄仁宇研究,明代官员窜改数字以及因袭成例的习惯,严重制约了中国社会的近代转型。不铲除假数据,科学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从政治层面看,政府行为是社会行为的风向标,给GDP注水,也是一颗毒瘤,需要彻底根除。
给GDP注水,也是权力的一种滥用。据了解,一些部门最初也很反对这种造假行为的,但因为要看“上面”的眼色,久而久之,已成了见怪不怪的集体无意识。“他们的GDP凭什么比我们高?”“人家都能加数字,我们不加就太吃亏了。”这种意识,也是GDP居“高”不下的某种社会基础。
中国经济正进入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在此新阶段,确实需要心态平和,实事求是。经济在合理区间内波动,是正常现象;面对下行压力,克难攻坚,逆势奋进,也是应有的积极姿态。但是,靠虚加数字、画饼充饥,只能是自欺欺人,虚功收不了实效,反而会丧失危中寻机的主动努力。
纪律是带电的高压线。应该像作风建设那样,出台相关细则,对于屡次出现GDP巨大差值的地方,要依纪依规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中央近日再次强调,选人用人要不唯票、不唯分、不唯GDP、不唯年龄。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正做清醒人、明白人,与其在统计数字上动心思,还不如踏踏实实带领群众促转型、谋发展。(王才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