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厦门9月9日电 题:中非合作构筑“海丝梦”
中新社记者 张建忠
在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交汇的第十八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投洽会”)上,中非合作挖掘“海丝”机遇见到热度。
在厦门举行的“海上丝绸之路·21世纪对话暨中非海洋渔业合作论坛”,9月9日抛出了“中国非洲联合投资开发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计划”构想,引发关注。其中,渔业合作成为中非合作构筑“海丝梦”的关键元素。
<iframe id="ac_im86_1807" name="ac_im86_1807" src="http://me.afp.chinanews.com/a.htm?pv=1&sp=1807,1,250,300,0,0,1,9" width="300" height="250" frame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crolling="no" allowtransparency="true" ></iframe> |
据介绍,非洲有40多个国家拥有海岸线,在世界19个海洋渔区的划分中,非洲共拥有4个渔区,且这四大渔区的渔业资源丰富,鱼类种类繁多。
与会的海洋经济专家指,当前非洲的内陆渔业以传统捕捞为主,现代化的捕捞作业规模十分有限,这给中国投资者带来了商机。
分析认为,捕捞方式的现代化、水产养殖的推广、水产加工方法和储运手段的改善,可以大大提升非洲内陆渔业的渔获量。
为期4天的本次论坛,邀请联合国工发组织负责人、中非渔业联盟主要负责人、海上丝绸之路产业基金主要负责人、非洲各国相关代表及各类投资人,进行海上丝绸之路投资开发与金融合作高层对话,共同探讨中非海洋渔业合作总部基地建设及非洲沿岸基地的投资与开发。
此次论坛达成“中非联合开发非洲沿海、沿岸各个国家渔业基地”的共识,并呼吁更多的中国投资者加入进来。
海上丝绸之路产业基金主要发起人薛钰指出,中非各国应共同探索金融领域的合作模式,创新金融服务,以满足中非渔业基地建设的资金需求。
福建福州的琅岐岛,在论坛上受到中非渔业界的关注。中非渔业联盟执行主席陈用贵表示,将中非渔业合作基地选址在琅岐,不仅是战略上的考量,也因为琅岐优越的区位地理条件。
陈用贵认为,单纯的捕捞已经远不能满足远洋渔业的发展需要,必须积极筹建远洋渔业产业园,最终形成养殖、捕捞、加工、销售、运输等有机结合的完整远洋渔业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未来的琅岐岛就像是一个海洋渔业城,从捕捞到吃喝玩购一应俱全。”
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强大的消费市场,非洲已经成为吸引各国投资商的热土,而其中,来自中国的企业备受瞩目。
目前,中国已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非洲并且变成中国的主要投资市场之一,超过1700家中国公司在非洲投资。
中国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9日在厦门发布的《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截至去年末,中国对非洲的投资存量达261.9亿美元。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9日还在投洽会上发布了最新的《非洲投资报告》。报告指,外国在非洲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建立合资公司来形成合作伙伴关系,而培训支出是本地市场寻求外国直接投资中最高的支出——这在金融机构里尤为突出。
本届投洽会上,中非合作点面结合的态势,为投资者所认同,而政策机遇、产业选择及投资策略的引导,则使中国资本投资非洲将更显理性并有热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