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31个省(区、市)的2014年上半年GDP数据已全部出炉,除了对数据所呈现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关注,地方GDP总和和全国总量的再次“打架”情况也成为争议热点。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GDP 为269044亿元,而31个省份上半年GDP总和为302835.59亿元,超过全国总量33791.59亿元,超出部分约占全国GDP比重约为12.56%。
事实上,地方和全国GDP数据“1+1>2”的怪圈由来已久。自1985年我国开始实施GDP 统计和公布方法以来,地方GDP总和与全国GDP之间,一直存在差异。1996年地方GDP总和首次超出全国GDP,到2007年前,两者差值一直保持较低水平,然而近年来,地方GDP总和超出国家值的绝对数和相对比例却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从2009年到2013年五年中,地方GDP之和高出全国GDP的差值依次为2.44万亿元、3.55万亿元、4.83万亿元、5.76万亿元和6.1万亿元。
按照我国GDP核算制度,国家GDP和地区GDP实行分级独立核算,即全国的GDP由国家统计局负责核算。地区GDP则由各省、市统计局根据各地从县市级到省级逐级往上报的数据进行统计。国外有的国家也采用这种GDP 核算模式。一般来讲,采用这种模式,地区与国家GDP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而相比较而言,我国地区与国家GDP差距则比较显著。
之所以出现这样巨额差距,一方面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差异较大,在对基础数据缺口的检验推算中,只能制定推算的原则和幅度区间,很难制定全国统一的推算标准;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在GDP中占比逐步提升,但各地区服务业统计水平参差不齐,全国统一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一些地区使用或部分地使用自己调查的服务业统计数据,这种差异直接传递到GDP上。
除了核算方面的“硬件”问题,随着地区GDP越来越受到关注,地方政府对GDP的过度崇拜也是导致地方GDP总和远超国家值的重要原因。不可否认,当下部分地区仍然存在“唯GDP论”,这种不科学的发展观和不正确的政绩观的直接产物便是“注水”GDP。
虚高的GDP不仅会影响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而且会蚕食政府的公信力。地方GDP屡屡“增收”固然要引起重视,但是更要纠偏的,是闪烁在数万亿“误差”背后根深蒂固的“唯GDP 论”观念。近日遭到曝光的化工企业排污沙漠腹地,腾格里沙漠出现巨大污水坑,正是盲目崇拜GDP所造成的扭曲“环保经济排序”而酿成的悲剧;再者GDP也缺乏对民生问题的直接反映,尤其在收入分配差距、就业情况和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缺乏明晰的对应关系。因此,GDP固然重要,但并非全部,过分夸大GDP的用途和作用,只会产生负面影响。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而言,我们更需要的是“含民生”的综合GDP,而非“纯经济”的单一GDP。
因而,如何正确看待GDP至关重要,习总书记曾说过:“要看GDP,但不能唯GDP。GDP 快速增长是政绩,生态保护和建设也是政绩;经济社会发展是政绩,维护社会稳定也是政绩;立竿见影的发展是政绩,打基础作铺垫也是政绩;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是政绩,解决民生问题也是政绩。”当前,我国部分县市也在积极尝试逐步告别“唯GDP论”时代,据统计,目前明确取消GDP考核的县市已经超过70个,重民生将成为政绩考核的新导向。这将从根本上改善民生,增加国民幸福感,同时也从根本上使得GDP数据更加客观化。
(作者曹祎遐 单位: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
<iframe id="ac_im86_1807" name="ac_im86_1807" src="http://me.afp.chinanews.com/a.htm?pv=1&sp=1807,1,250,300,0,0,1,9" width="300" height="250" frame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crolling="no" allowtransparency="true" ></ifr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