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郝延鹏
今年中秋节前的一个星期,教育部下属某事业单位员工汪正琪就看到了单位宣传栏显眼位置贴出的通知,要求杜绝一切公款送礼、滥发福利的行为。直到中秋节放假的前一天,他才在午饭时从单位食堂领到了一块五仁馅的月饼。而在往年的中秋节,汪正琪都能领到单位发的一盒月饼外加1000元钱。
不止汪正琪所在的单位今年中秋节没有了过节福利。在中纪委多道禁令重拳出击公款送月饼送节礼的背景下,公款送礼、发放福利行为,今年也都纷纷销声匿迹。
中秋节假期,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在全国范围内对1853人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44.7%的受访者表示今年中秋节自己所在单位发了月饼或其他福利,55.3%的受访者表示没有。54.6%的受访者确认今年中秋节前后身边公款送礼的行为明显减少,58.1%的受访者对于中央关于纠正节日“四风”禁令的效果给予了积极评价。
受访者中,民营企业职工占35.2%,国有企业职工占22.0%,事业单位员工占18.4%,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占5.9%。
54.6%受访者证实今年中秋公款送礼明显减少,但仍有问题值得警惕
对于今年中秋节福利消失,汪正琪和他的同事其实早有思想准备,并没有太多的抱怨。他说:“扭转整个节日的奢侈风气毕竟是一件好事。”
新疆乌鲁木齐市某电力行业国企员工张扬(化名)对于今年单位中秋福利的消失感到有些突然。往年每到中秋节,单位都会给员工们发放一盒月饼和一张1000元的购物卡,可是今年,这两样都没有了。张扬的老公也在当地的一家国有企业工作,他们单位也只“低调”地发了月饼券。
调查显示,在今年中秋节受访者家中月饼的来源上,“自己购买”排在首位(49.4%),其次是“亲友赠送”(32.0%),排在第三位的是“单位发放”(27.4%)。其他还有“客户赠送”(6.7%)、“下属赠送”(4.5%)。
不但公款发月饼、送月饼的行为明显减少,以往奢华的月饼礼盒也纷纷瘦身。记者走访了北京市多家超市的月饼销售点发现,今年市场上的月饼礼盒大多在100~500元之间,包装较为简约,性价比高的散装月饼受到消费者青睐。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今年最大的变化就是普通消费者是主流,单位的预定大幅减少。
调查中,56.5%的受访者坦言,今年中秋节,包装奢华、价值不菲的月饼礼盒明显减少。
某外资企业销售代表朱辰熙(化名)算是一个“送礼老手”。在他的客户名单中,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居多。朱辰熙告诉记者,往年逢年过节,端午粽子、中秋月饼等都是最起码的规定动作,现金、手机、笔记本电脑,购物卡、旅游卡也都经常送出。可是今年明显风气骤转,公开送礼的情况几乎消失,单位的许多采购也规范很多。
与朱辰熙的感觉相同,调查中,54.6%的受访者确认今年中秋节前后身边公款送礼的行为明显减少,22.5%的受访者表示没什么变化,8.7%的受访者表示变多了,14.2%的受访者表示“没注意”。
然而,在用公款送月饼等送节礼行为得到遏制的同时,仍有一些问题值得警惕。比如近年来,送大闸蟹等其他礼品的问题仍然存在。
淘宝网上某大闸蟹卖家客服告诉记者,今年虽然查得严,但是他们的销售情况和往年相比并没有太大变化。如今,实体礼盒送起来不太方便,许多客户都选择大闸蟹礼券,收礼人可以直接按照礼券上的指导,拨打电话预约免费送货上门,非常隐蔽、方便。“我们销售了许多3000元以上的高档礼盒,开发票也不用担心,写办公用品等都可以。”
58.1%受访者肯定中央纠正节日“四风”禁令的效果
去年中秋节前的一个月左右,中央纪委曾密集发布禁令,狠刹中秋、国庆“双节送礼风”。而今年,禁令发布得更早,也更加严格。
早在7月30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就以“公款送月饼问题回潮”为话题,进行了一场“反腐三人谈”;8月10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开通公款送月饼等“四风”问题举报窗,欢迎群众举报;而就在中秋节当天,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就通报了9月1日至9月7日各级纪检机关查处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177起案件,其中就包括3起违规购买发放月饼案件和23起违规发放补贴案件。
调查显示,76.7%的受访者表示知道中央纪委关于中秋节禁止送月饼、送礼的禁令,58.1%的受访者对于禁令的效果给予明确肯定。
为什么今年的禁令效果会如此明显?“三公”问题研究专家、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关键就在于这次不但有禁令,还有及时、严厉的监督与惩处,对违规的案件和单位人员进行了曝光。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分析,从目前执行“八项规定”和打击“四风”的情况来看,中央主要采取的策略是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地抓,以具体的违规行为为突破口,来治理节日送礼的行为。应该看到,正因为节日禁令持续有效地实行,“八项规定”、反“四风”等中央决策才会得到持续贯彻,最终每一个禁令都会沉淀成为制度的一部分,最终形成党员干部头上的长鸣警钟。
有人担心,发布节日禁令只是治标,没有治本。对此,庄德水并不赞同。他指出,表面上看,我们是在采取治标的形式来治理节日腐败,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禁令会给一些领导干部心理上造成威慑,为我们整个制度的建设确立了良好的环境,为整个政治生态的改善创造了条件,这样才会达到治本的目的。“治理节日腐败不是临时性的运动,它为整个反腐倡廉的建设提供了一个好的基础——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官场环境。”
竹立家认为,节日禁令是反腐败治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向治本逐步过渡的一个重要措施。不久前,我们新的《预算法》刚刚出台,相关的法律以后还会陆续出台,这样一来,“三公消费”、公款送礼等现象都会从根本上得到遏制。而随着预算监督的落实与细化,未来,我们的节日反腐乃至整个反腐工作不但有禁令开路,更有法律制度护航。
根治节日公款送礼关键靠什么?调查显示,受访者首选“严厉问责”(44.5%),其他依次是“严格禁令”(37.9%)、“管住‘小金库’”(35.8%)、“鼓励群众举报”(34.7%)、“预算硬约束”(34.2%)、“‘一把手’负责”(24.9%)等。(本报记者 向楠 实习生 李斌斌)
<iframe id="ac_im86_1807" name="ac_im86_1807" src="http://me.afp.chinanews.com/a.htm?pv=1&sp=1807,1,250,300,0,0,1,9" width="300" height="250" frame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crolling="no" allowtransparency="true" ></ifr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