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董事长赞成降薪引同仁热论 称已把数千万报酬捐出
“从个人角度看降薪不是高兴事儿,但从国家角度看,觉得这件事值得做。”
“2001年,我在中海油的董事酬金超过300万港元、后来涨到800多万,个人一年期权收益就超过1000万港元。这是合理收入,但这个钱没法拿:你拿了这个钱,就带不了整支队伍。”
国企改革如火如荼,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坦承已是央企降薪的当事人。昨天,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在“变局下的中国商业环境”主题分论坛上,傅成玉称,从国家角度看,降薪值得做。
<iframe id="ac_im86_1807" name="ac_im86_1807" src="http://me.afp.chinanews.com/a.htm?pv=1&sp=1807,1,250,300,0,0,1,9" width="300" height="250" frame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crolling="no" allowtransparency="true" ></iframe> |
“当官的不能先受益”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董事长傅成玉在谈到时下的热点——央企高管限薪时,坦承“我是直接当事人。从个人角度看降薪不是个高兴的事儿,但从国家角度看,觉得这件事值得做。中国与西方的最大不同是,中国追求共同富裕,国民收入差距太大,社会如何和谐稳定发展?关键是让更多群众受益。”
“我们国家要想让国家发展让老百姓受益,当官的不能先受益。比如中海油是一个红筹股,也即这个公司整体的资产和公司注册在香港。当时中海油董事的年报酬仅期权就1000多万港元。当时这个方案是董事会批准的,但我们说这个钱没法拿,拿了这个钱就带不了队伍,所以把那些报酬都捐出去,有数千万元之多。我们最后拿的是国家给的工资。但这并没影响公司效率和领导班子的积极性。”傅成玉回忆。
傅成玉还表示:“如果国企领导者想赚大钱最好离开这个平台。国企、央企领导者不在于赚钱,公司在国际上有竞争力比工资重要。”
不过,傅成玉的表态并不被参与论坛的所有嘉宾赞同。世界500强企业之一、同属当地国企的沙特基础工业公司首席执行官 Mohammed H AI Mady表示,应把包括高管在内的所有员工的薪酬与企业绩效挂钩,提高经营效率,减少员工与高管收入的差距。
改革核心不是消灭国企
傅成玉表示:“当前国企改革不是要把国有企业搞没,更不是私有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就是市场化和去行政化。”
他说,国企在进行当下的改革时,要回顾一下上世纪80年代初走过的市场化改革。“那时几乎没民营企业。中国最大的竞争力是制度创新,创出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国企反而发展壮大了,同时又有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傅成玉介绍,上世纪90年代末到新世纪初国有企业曾经历了一场生死搏斗,但经过市场化改造竞争实力大大增强。
傅成玉说:“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已非常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促进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要围绕这个目标去谈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离开这个目标,改革的方向就错了。所以,国企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市场化和去行政化。改革不是要把国有企业搞没,更不是私有化。”
傅成玉表示,在法律环境下,政府应该简政放权,让企业自己做决定。
改革不应是裁员下岗
谈到环境治理时,傅成玉表示,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上大企业要尽大责任,决定3年要拿出228亿元解决中石化生产设施的能效问题、环境问题。
傅成玉强调,央企、国企有其他的社会责任如解决就业,“国企改革不能以大批裁员为改革目标,我国的人均效率没有国际同行高,但是中国的现状13亿人口不能靠减员来解决企业竞争力,我们要提高管理效率,提高技术水平和劳动效率,把这部分弥补掉。”
“我们在国内除了税以外,要付更多的费。央企、国企要给政府交更多的费。中石化去年的税费就3200多亿元,相当于每天向国家交纳税费8亿元。”傅成玉感叹道。(记者陈海玲、方利平、毕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