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东方出版社《于丹说文解字》
什么是汉字呢?其实,我们中国人提起汉语,常用一个词叫“母语”。“母语”是一个特别有感情的词,因为母亲在我们的亲情文化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每逢佳节倍思亲”,想家的时候,脑子里面第一个跳出来的人,就是自己的妈妈。母亲是什么人?就是不管孩子回不回来,都会一直倚门守望的那个人,就是那个“意恐迟迟归”的心(唐·孟郊《游子吟》),就是一直等着游子归来的那个温暖怀抱。母语也是一样,我们“日用而不自知”,但不管你对它熟悉还是陌生,你对它是在变化着还是遵循着,它一直都会在那里守护着你。那么,静静地把心沉下来,顺着我们的母语汉字找回去,也许会找到好多让你意想不到的观念、智慧,找到许多人人都应自知的做人的态度、原则。
街坊邻里见面拉家常,常说孩子长得像爸爸还是像妈妈,有的时候我们用一个词,就是“惟妙惟肖”。惟妙惟肖的这个“肖”,也是姓肖的肖,常用的组合词有酷肖、肖像等等。那么,这个“肖”字的本义是什么呢?
在古文字中,我最早看到它本义的时候大吃一惊,因为这个象形字就是一个带着血水的胎儿,刚刚生出来的,血水淋漓。这个胎儿从孕育的那一刻起,就带着家族的血缘、基因。《说文解字》上讲:“不似其先,故曰不肖也。”我们有时候说某个孩子没有继承祖辈的品德,或者做人做事没有继承家族的门风,就叫作“不肖子孙”。
从最早这样一种血缘继承、相貌相似的“肖”,后来又演变出了一些同音字,我们更熟悉,就是孝顺的“孝”。
“孝”这个字是上下结构:上面的字头,我们今天叫作老字头,老、考、耄、耋等都是这个字头;下面就是一个孩子的“子”。大家可以看一看,从甲骨文到金文、小篆,这个字都是一个小孩子背上驮着头发萧疏的老人,或者是用手搀扶着老人。百善孝为先,什么是中国人的孝呢?就是一个孩子愿意用自己的行动扶持自己的长辈,让老人既能安身又能安心。
过年时一家人吃团圆饭,都是晚辈们先给长辈敬酒,祝老人健康长寿。那么,中国人说长寿这件事儿,好多都是从拆字上来的。八十八叫作“米寿”,大米的这个“米”字拆开,就是八十八。九十九叫“白寿”,因为九十九离一百就差一岁了,把“百”字上面的一横拿掉,就是白色的“白”,所以叫作白寿。人生七十古来稀,如果家里的老人家硬硬朗朗地活到了一百岁,这是一家人的福报和荣耀,更说明了晚辈子孙的孝顺和对老人的照顾,乡里乡亲提起来都要竖大拇指的。人活到一百零八岁叫作“茶寿”。茶字的草字头,大家会把它看作二十;中间的“人”字拆成一个“八”;下面的“木”字又是一个八十;所以,二十加八再加八十,正好就是一百零八。
简简单单一个“孝”字、一个“寿”字,这里面就蕴藏着无穷的学问和道理。这也是中国方块字的独特魅力,它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去细心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