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福州7月3日电 (记者 郭熙婵)中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及其母船“向阳红09号”船,1日晚抵达福建福州马尾港,并将于4日从马尾起航,赴西北太平洋进行2014—2015年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一航段的科学考察。
3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向福州民众开放参观,吸引众多市民前往一探“深水蛟龙”的风采。
当天上午,记者登上“向阳红09号”船时,白色外形、酷似圆滚滚小胖子的“蛟龙”号已被慕名而来的参观者团团围住。“蛟龙”号“龙眼”两侧的类似于机器人的“龙手”尤为吸引眼球。
科考队员高翔告诉记者,潜水作业其实主要就是依靠“蛟龙”号的设备——“蛟龙”号的机械手臂,可以进行海底样品的取样;水下摄像机、水下照明灯可以辅助作业;还有今年航次首次配套的小型缆控机器人,除了可对深海进行拍照,还可对“蛟龙”号进行“自拍”。
目前,“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工作范围可覆盖全球海洋区域的99.8%。2012年6月27日,“蛟龙”号便实现了7000米级海试最大下潜深度达7062米,再创中国载人深潜记录。
跟随“蛟龙”号“走南闯北”近4年的高翔说,“目前我们每次航段都在不断地对潜水器进行改进和应用研究,为的是规范长期潜水器应用。”高翔介绍,“蛟龙”号从2009年开始海上试验,并于2013年起进入试验性应用阶段,这一阶段将持续五年时间。预计“蛟龙”号在2017年以后进入业务化运行。
按照“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总体计划安排,2014—2015年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将分三个航段在西北太平洋中国大洋协会富钴结壳勘探区(第一航段)和西南印度洋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勘探区(第二、第三航段)开展下潜及常规调查作业。本次海上时间共计约160天。
今年航次任务主要集中于开展资源调查、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调查,而且还肩负着培养操作维护人员,培养潜航员的责任,并要进一步优化作业规程。
此次停靠福州马尾港之前,“蛟龙”号在南海成功进行“超短基线定位系统试验”,在短暂停靠福州后,“蛟龙”号其母船“向阳红09号”船将于4日起航,开展今年的科学考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