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长春7月7日电 (李彦国 陈博宜)吉林省档案馆近日公布的对馆藏档案最新研究成果显示,“七七”事变后,日伪当局为集中物资供应侵略战争,对重要的生产、生活物资作为军需品加以控制,全面实施战时经济统制政策,造成民间物资匮乏、物价暴涨,中国百姓能够维持生命已是不易。
吉林省档案馆馆员吕春月介绍,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侵华日军遭到中国人民的奋勇抵抗,日本速战速决计划彻底泡汤。“这就使他们出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物资缺乏,日伪当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实行了经济统制。”
在吉林省档案馆馆藏的侵华日军档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日本关东宪兵队的《邮政检阅月报》,这些档案辑录了各地宪兵队秘密检查的信函,因其中有反映日军罪行等内容而被削除、扣押、烧毁或部分涂抹。
在一份奉天地方检阅部1943年形成的《关于提出通信检阅月报的报告》中,有一则奉天市山本信爷发给大阪市山本欢泉的信件摘抄,信中记录因为统制经济过度,当地无法随便获取食物,就连蔬菜都没有,物价贵得一塌糊涂。
吕春月介绍,这封日本人之间的通信,最终被宪兵队作出“扣押”处理。
另外,在关东宪兵队司令部、中央检阅部1940年《通信邮检月报(五月)》中,哈尔滨巴布留奇库发往西白俄的信件摘抄则记录了当地物价暴涨,程度惊人,鞋子从五六块钱涨到四十五六块钱。这封信同样被没收。
“物价飞涨,为什么飞涨?那是因为物资都被日本掠夺走了,为了战争的需要强行征收了,留给老百姓能够使用的,留给市场可以流通的那一部分太少了。”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教授杨栋梁分析说,严重的供小于求造成了档案中记载的那些情况的出现。
杨栋梁指出,这些由侵华日军自己形成的档案透露了历史的真实情况,“众多档案的记录显示,由于日本实行战时经济统制,当地的中国百姓饱受盘剥,能够维持生命就不错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