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18日分别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和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的身份主持召开两场会议,虽然所涉议题众多,但均围绕改革这一核心。
“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已过半程。“起跑决定后程”,以“蹄急步稳”的姿态进入改革征程的中国正在加紧对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方案进行细化和落实。此刻,距离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还有约两个月时间,距离完成三中全会改革任务时间表还有不到七年时间。
分析人士认为,密集召开的这两次会议,从涉及议题和颁布措施来看,均是对当前和未来的改革任务作出部署,兼顾宏观与微观、当前与长远、推进与落实、公平正义等诸多角度。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18日上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4-2020年)》,中国改革真正从“设计阶段”进入“施工阶段”。
<iframe id="ac_im86_1807" name="ac_im86_1807" src="http://me.afp.chinanews.com/a.htm?pv=1&sp=1807,1,250,300,0,0,1,9" width="300" height="250" frame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crolling="no" allowtransparency="true" ></iframe> |
习近平表示,该规划对未来7年的改革实施工作作出整体安排,突出了每项改革举措的改革路径、成果形式、时间进度,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改革的总施工图和总台账。
去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领域,较大的改革就达330多项,改革范围和力度均属空前。
“顶层设计要靠规划来落实和执行,全面深化改革内容多、任务重,规划对于具体任务有条不紊地作出部署,将增强民众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如期完成的信心。”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伟表示。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每次会议上,习近平都强调了“抓落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此次会议,习近平再次强调,做好下一步工作,关键是要狠抓落实。实施方案要抓到位,抓住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找出体制机制症结,拿出解决办法,重大改革方案制定要确保质量。
生态文明体制、文化体制、司法体制、财税体制和户籍制度改革……细数习近平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前三次会议,除了第一次会议突出“建章立制”外,每次重点都落在了“啃硬骨头”这些改革的具体举措上。
此次会议同样不回避重大问题、难点问题、敏感问题,审议了央企负责人薪酬、考试招生制度这两项改革的相关方案。
央企领导和普通员工收入差距太大、职务消费铺张浪费现象严重、招生过程中一些不公平现象突出……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针对这些民众关心的问题,中央改革态度坚决、措施果断,让民众看到了硬招实招。
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难度越来越大,必然会触及已有的体制机制和利益格局,必然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中共在寻找改革突破点时,坚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哪里有不符合公平正义的问题,哪里就需要改革,哪个领域问题突出,哪里就是改革的重点。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公平正义既是维系社会秩序的价值理念,也是国家实现善治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全面深化改革元年,无论是户籍制度、司法体制改革,还是央企负责人薪酬、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都与公平正义密不可分。
而在今年10月,中国又将迎来一个富有历史意义的重要节点——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在北京举行,而其主要议程就包括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
“届时,一项项改革措施将相继出台,旨在为民众创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让全体中国人共享梦想成真的机会。”汪玉凯说。(记者 刘欢 李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