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8日,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前夕,华西都市报记者在北京“邓家院子”对话邓小平长女邓林,地点就在她当年给父亲和孩子们拍《排排坐》的地方。
讲述者 邓林
当我们沿着小道轻轻前行时,才发现历史离我们如此之近,耳边仿佛回响起小平同志那终身未改的乡音。“爸爸在家里说话不多,但说出来就切中要害,而且幽默风趣。”“父亲对我们的要求是国家法律不能侵犯,我们家的孩子要守法,要谨慎,名不要出得太大,要夹着尾巴做人,不能干出格的事。”
编者按
8月8日清晨7点,北京一条胡同深处,一座青砖灰瓦、绿荫满庭的院落,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安静。
这里就是人们常说的“邓家院子”。自1977年7月1日搬进这里,邓小平在这个院落度过了整整20个春秋,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着一段和小平有关的故事。
在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华西都市报记者走进这座院宅,专访了邓小平的长女邓林,地点就在她当年给父亲和孩子们拍《排排坐》的地方。72岁的邓林,轻轻回忆着父亲最后20年的点点滴滴,并领着我们沿着当年邓小平散步的小道,将发生在这个院子里的故事一一道来。
﹃无私才能无畏﹄,这是邓小平一生崇高品德的真实写照。
素描
表面上看,“邓家院子”和北京千百个胡同院落并无不同。跨过两扇灰蓝色的大铁门,记者走进去之后才发现,这里别是一番景象。
一个方正的大院子里,种满了树木和花草,石榴,海棠、核桃、大樱桃郁郁葱葱、果实累累,三棵雪松枝繁叶茂,两棵油松长得拙朴苍健,月季花开得正是热闹。
邓小平在世的时候,每天都要在院子里散步锻炼,这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当我们沿着小道轻轻前行时,才发现历史离我们如此之近,耳边仿佛回响起小平同志那终身未改的乡音。
在邓小平生前的办公室,书柜里放着他爱看的《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写字台上摆着孙辈们送给他的礼物,台历则定格在 1997 年 2 月19日(邓小平逝世之日)。
说起父亲对自己的影响,邓林说:“在风浪中沉浮,在困境中磨炼,欢乐和痛苦都已成为我心中无价的财富……所有这一切,无一不是父亲的教育和影响的结果。”
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历史,积淀下来就是传承不断的家风。
情意
演员马少骅的糖尿病犯了,邓林告诉他用天麻和鸡蛋一起煮,吃了对身体好。第二天,一碗由邓家人做的天麻煮鸡蛋摆在马少骅面前。
跟邓林大姐约定的采访时间是早上7点开始。
6点半左右,记者提前来到邓家院子。工作人员王世斌介绍,最近院子维修,原本住在这里的邓家人暂时搬出去了。
记者正和工作人员聊着,10多分钟后,邓林大姐就到了,衣着朴素,穿着时下很多年轻人喜欢穿的“洞洞鞋”,一手拿着一个保温水壶,一手拿着一把扇子。
对于邓林大姐的平易近人,正在央视热播的《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电视剧中邓小平的扮演者马少骅曾向记者讲过一件事。
有一次在邓家院子拍戏,由于工作劳累,马少骅的糖尿病犯了,邓林知道后告诉他,用天麻和鸡蛋一起煮,吃了对身体好。第二天,马少骅再来剧组拍戏时,发现一碗由邓家人做的天麻煮鸡蛋已经放在那里。
几天后,拍完戏离开时,马少骅收到一个包裹,“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包天麻,还有邓林亲手写在纸条上的天麻煮鸡蛋的具体做法,那一刻真的深深地被感动了。”马少骅说。
邓林是家中的长女,1941年9月11日出生在太行山,在父亲身边生活五十几年。“父亲的品德,父亲的风范,言传身教,令我受用终生。”邓林说,爸爸在家里说话不多,但说出来就切中要害,而且幽默、风趣。这种言传身教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在风浪中沉浮,在困境中磨炼,欢乐和痛苦,都已成为我心中无价的财富。”邓林曾这样回忆父亲对他的影响:“我生命的成长,气质的锻炼,思想的进步;我的艺术风格的形成,个性的成熟,思维的突破……所有这一切,无一不是父亲的教育和影响的结果。”
<iframe id="ac_im86_1807" name="ac_im86_1807" src="http://me.afp.chinanews.com/a.htm?pv=1&sp=1807,1,250,300,0,0,1,9" width="300" height="250" frame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crolling="no" allowtransparency="true" ></iframe> |